陕西省国土资源公报(2007年度)
发布时间 : 2008-10-09
点击量:
|
||||||
|
||||||
2007年,是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取得优异成绩的一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履行国土资源管理与利用职能,积极主动应对国土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资源利益诉求增多的复杂局面,在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运用资源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开源节流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持续整顿规范资源开发秩序、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维护权益服务社会、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未利用土地 1003461.74公顷 (15051926.1亩) 耕地保护
2007年,我省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并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作为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2007年底,全省基本农田已经落实到图表、地块的保护面积5300万亩,划定保护地块161606块,建立保护标志牌22591个。 2007年全省建设占用耕地5.86万亩,比上年的9.38万亩有所减少。
2007年全省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5.94万亩,实现了占补平衡。
![]() 2007年全省各市(区)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情况反应出,各市(区)建设占用耕地除咸阳市、榆林市和杨凌示范区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西安市减少量最多,比去年减少2.65万亩。而各个市(区)补充耕地中,宝鸡、咸阳和安康3市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他8个市(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延安市减幅最大,较去年减少2.38万亩。
![]() 土地利用
2007年,在坚持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利用原则下,积极研究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和措施,形成了《关于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组织研究制定了《陕西省建设用地指标》,着手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长效机制。 ![]() 规范发展土地市场,进一步完善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启动实施了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基本形成了有序的土地市场信息发布系统。2007年,全省出让土地4.5万亩,出让交易额201.50亿元,其中招拍挂出让2.4万亩,交易额155.8亿元,纯收益45.2亿元。
2007年,我省进一步严格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着力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积极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全年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6.43万亩,连续8年实现了占补平衡。
宏观调控 基本状况
● 2007年,我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3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10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稀土金属及稀散元素矿产10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9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3种、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36种、水气矿产2种。已列入陕西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有87种,矿区726处。
● 我省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潜在总值超过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
● 资源丰富,但总体勘查程度低,经济的可采基础储量少,开发利用经济意义不明的资源量多。
● 能源矿产具突出优势,铁、铜、铬等大宗支柱性矿产短缺。
● 除能源矿产外,金属、非金属矿产特大型、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富矿少,中低品位矿多,单一矿少,共伴生矿多。
● 金属、非金属矿山资源储量核查检测工作接近尾声,成果丰硕。矿山资源储量动态监管制度基本建立。
石油天然气勘查开发 矿权管理
2007年全省开展并完成了地质勘查资质注册登记工作,共核定10个单位10项地质勘查资质。依法颁发勘查许可证501个,其中新立59个,延续288个,变更保留154个,注销勘查证10个,登记面积8557.87平方千米;收取探矿权使用费328.95万元。
2007年,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关于调整矿山布局提高采矿权市场准入条件的通知》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规范了采矿权审批管理。全年省厅共办理采矿登记并颁发采矿许可证457个,其中办理变更延续采矿许可证444个,新办采矿许可证13个,划定矿区范围23个,审批采矿权转让38个,注销采矿许可证6个。
矿产资源整合 2007年,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08号)要求,编制了《陕西省矿产资源整合总体方案》上报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备案并下发各市执行。
按照省政府审查批准的各市矿产资源整合方案,全省共有499个煤矿参与整合,设置303个整合区,煤炭矿山由2005年的853个减少到569个;非煤矿山共有522个参与整合,设置168个整合区,非煤矿山由2005年的1508个减少到968个。
矿权市场建设 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采矿权218宗,实现出让价款9000余万元。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取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国家出资形成矿产地的采矿权,全部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积极开展采矿权价款评估工作。全年采用抽签方式或委托采矿权价款评估项目110个,完成80多个采矿权价款评估报告的初审和54个采矿权价款评估报告的备案工作,全年共完成收取采矿权价款4.94亿元。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
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动态监管制度和技术方法两个研究课题已经完成。《陕西省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陕西省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技术规程》等6个规范性、技术性文件已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印发执行。
全省矿山储量核查检测工作接近尾声,截至年底前已完成1395个矿山核查检测工作。
矿产资源规划
第二轮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于2006年12月正式启动,2007年在总结首轮规划实施成效的基础上,根据本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矿产资源特点、勘查开发及矿山环境保护现状,分析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确定了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近期、中期、远期规划目标。总体规划文本预审稿、规划附图、附表的编制已经完成,2007年年底已报部预审。
矿产品产供销
矿业产值与矿产品
2007年度全省采矿业工业总产值1446.28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32.44亿元,利税总额659.11亿元,实现利润488.56亿元。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总产值379.1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1.90亿元,利税总额156.66亿元,实现利润106.56亿元;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工业总产值919.8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06.01亿元,利税424.51亿元,实现利润323.88亿元;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工业总产值13.59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7亿元,利税1.78亿元,实现利润0.67亿元;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工业总产值129.44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92亿元,利税75.67亿元,实现利润57.25亿元;非金属矿采选业工业总产值4.22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3亿元,利税0.49亿元,实现利润0.18亿元。
主要矿产品产量(规模以上)
2007年矿产品产量多数呈增长趋势,其中,原煤18313.26万吨,原油2265.87万吨,天然气110.10亿立方米,铁矿石309.90万吨,钼精矿(45%)3.31万吨,硫铁矿(S 35%)65.19万吨,磷矿石(P2O5 30%)5.85万吨,原盐32.79万吨,水泥3026.12万吨,平板玻璃1070.06万重量箱。
![]() 矿产品进出口贸易
2007年我省矿产品及相关原材料制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4.19亿美元,增长32.2%,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0.6%。其中进口总额5亿美元,增长 104.8%;出口总额9.19亿美元,增长10.8%。矿产品出口种类188种,出口的主要国家有荷兰、日本、韩国、印度、美国、加拿大等。出口矿产品主要为已陪烧的钼矿砂、硅及硅铁、镁、钼铁、钼粉、锌锭、钼酸铵等。进口矿产品种类111种,主要有铜材、锌矿砂、铅矿砂、锰矿砂、镍矿砂、镍合金、铬矿砂、铁矿砂、铜矿砂、石油沥青、硅等,主要从澳大利亚、智利、印度、南非和韩国等国进口。
![]() 成果获奖
重大勘查成果
2007年,北京久益投资有限公司受让原属武警黄金部队第二总队的镇安县金龙山矿区丘岭矿段东沟金矿探矿权后,对金龙山矿区进行了勘查,获得黄金资源储量81吨,被列为2007年我国在黄金勘查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东沟金矿也成为我省十多年来新发现的首个超大型金矿。
重要获奖
2007年,国土资源部授予陕西地矿局西勘院为“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称号;分别授予陕西地矿局地调院“渭北中部岩溶地下水勘查”和陕西地矿局西勘院“陕北府谷矿区冯家塔井田勘探”两个项目为“找矿一等奖”。
3 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
2007年全省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构成 矿山地质环境
07年攻难点,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取得新突破。起草完成并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陕西省煤炭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开展了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试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13个,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800万元(9个项目),省财政补助资金760万元(4个项目)。 ![]() 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
财政支持我省延川、洛川等2处地质公园中主要地质遗迹保护费530万元。省财政划拨资金150万元用于翠华山地质遗迹保护项目(二期)。
4 国土资源管理
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及人员 07年度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人员参加各种培训1528人次,学历教育477人次,通过学习培训获得学位的人数为5人。通过各类院校的学习和培训,各级国土资源干部的业务和政治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