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信息 > 国务院信息 > 正文
全国政协常委曹卫星:耕地用养结合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作者 : 赵光强 发布时间 : 2020-05-28 16:49:21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点击量:

保粮食能源安全是“六保”任务重要内容。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曹卫星建议,实施用养结合,让耕地休养生息,夯实粮食安全物质基础,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坚持立足国内资源、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推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曹卫星说,“同时,我国自然资源禀赋不强,耕地质量总体偏低,农业资源长期处于高强度开发、高负荷利用状态,部分地区耕地和淡水资源严重透支,土地退化、土壤污染、水资源过量开采等问题凸显。继续实施高强度农业开发,将直接危及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安全,影响长远粮食安全保障。”

曹卫星建议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是推进实施用养结合,促进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制定耕地用养结合长期实施规划,根据粮食市场供需状况和土地资源禀赋特点,每年安排3%约6000万亩以上的耕地,通过轮作休耕、保育养护、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常态化、多元化、分区域推进耕地休养生息。在地下水超采区、重金属污染区、西南石漠化区和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区,适度扩大休耕面积,开展水土生态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调整种植结构,推广实施粮豆轮作、粮草轮作和种养循环模式,优化土壤生态,培育土壤肥力。此外,解决农业分散经营、部分土地撂荒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推进土地流转和利用,实现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生产水平。

二是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推进各类土地资源保护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提升各类土地资源的生态服务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运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手段,发展土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技术,构建整体性技术方案与工程模式,逐步由单要素、低层次、重生产的传统土地整治,向生态化、系统化、工程化的综合整治转变。同时,围绕耕地“三位一体”保护要求,开展耕地质量构建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生态耕作、秸秆还田、施有机肥等方式,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夯实粮食安全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