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对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第372号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 : 2017-06-13 点击量:
 索 引 号  2017-06-13  公开范围  公开  公开日期  2017-06-13

陕国土资函〔2017〕129号

张国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脱贫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建议》(第37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厅作为全省脱贫攻坚“八个一批”中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牵头部门,按照“搬迁是手段、就业是核心、脱贫是目的”的要求,坚持一手抓搬迁,搞好安置房和配套设施建设。一手抓脱贫,协调跟进产业、就业等脱贫措施,为全面实现脱贫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在针对扶贫搬迁对象的脱贫产业发展方面,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统筹衔接搬迁与产业规划。在规划编制上,我们要求移民搬迁专项规划要与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等有机衔接。在选址建设上,我们提出移民搬迁选址坚持“四靠近”原则,即:靠近城镇、靠近园区、靠近旅游区、靠近中心村,目的是为了能产业能配套、就业有保障、脱贫有基础。特别是强调按照安置社区向产业园区(基地)靠近、产业项目向安置社区布局的“双靠近”思路,将移民搬迁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将搬迁安置社区和各类产业就业平台充分融合,最大化发展产业,最充分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大力实施创业优先、以岗定搬。

二、将产业发展与建房、基础公共配套建设协调推进。在住房建设和安置社区基础和公共服务配套同时,通过配套建设产业园区、引进龙头企业和创业平台支撑,逐社区落实产业扶贫项目、逐户细化就业脱贫措施,及时安排就业培训。2017年计划落实就业岗位29.65万个。其中,通过培育特色农业提供就业岗位5.97万个、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提供就业岗位3.36万个、发展服务业提供就业岗位3.32万个、自主创业2.65万个、劳务输出9.63万个、公益性岗位1.21万个、兜底保障1.85万个、其他岗位1.66万个。

三、创新产业发展“10+”模式。通过立足工业园区配置劳动密集型企业,立足农业园区培育主导产业,立足旅游景区发展配套服务业,立足转移就业开展技能培训,立足家庭创业搭建服务平台等,大力移民安置社区产业发展“10+模式”(各类园区、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社区工厂、电商、创业平台、劳务中介、旅游景区、乡村旅游),为产业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的同时,为搬迁群众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有效实现就业优先、以岗定搬。

四、大力扶持产业发展主体。围绕稳定脱贫和逐步致富目标,既多措并举、多项政策叠加支持扶持搬迁群众,同时也按照“政府培育市场、市场引来主体、主体带动群众”的原则,加大对产业就业平台和市场主体的帮扶力度,支持各类园区发展相关产业,支持开展技能培训,支持家庭创业、搭建服务平台。发挥政策性产业扶持资金带动作用,扶持企业、合作社、小微企业和家庭创业等就业载体,确保搬迁群众有稳定的就业增收渠道,稳步增加收入。此外,陕西创新资本收益扶贫机制,以县为主体,整合利用移民搬迁结余资金、相关涉农资金等,以户均5万元标准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搬迁户脱贫保障基金,按照“保本增值、固定收益、分红到人”的原则,通过资本运作获得的收益,用于扶贫措施全覆盖后仍因“意外”“例外”导致不能如期稳定脱贫群众的兜底性保障,以及用于扶持带动群众脱贫效果突出的市场主体及自主创业脱贫的群众。目前正在6个县开展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金投放运营和分红制度后,在全省全面推开。

五、出台扶贫搬迁产业支持政策。下一步,由省扶贫办牵头,省农业厅、省人社厅和省国土厅参与,共同研究出台专门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搬迁对象产业发展和就业的政策文件,以产业和就业脱贫措施为重点、“八个一批”脱贫政策措施全面惠及搬迁对象,确保贫困搬迁对象如期稳定脱贫。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2017年6月12日

(联系人:张向龙,电话029-8815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