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信息 > 工作动态 > 正文
陕西破解“四大难题”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
作者 : 发布时间 : 2019-01-11 08:30:11 来源: 点击量:

当前易地扶贫搬迁正处于阶段性成果的收获期,也是破解实际入住低、旧宅腾退慢、稳定脱贫难、社区融入缓等四大难题的关键期,陕西省严格对标中央政策,坚持探索创新,注重联系实际,全面统筹推进“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各个环节,有效实现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又好又快发展。

针对当前全省工作重心已由建设任务转为实际入住的阶段性特征,省级层面同步制定新“三率一度”(实际入住率、拆旧复垦率、稳定脱贫率、群众融入度)的考核指标,要求各地聚力推进实际入住。

一是明确时限要求。提请省政府印发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安置房自交钥匙到群众实际入住最长不超过6个月,并在2019年底“十三五”所有建档立卡搬迁户实现实际入住。

二是加强装修管理。要求市县坚持服务群众、科学引导的原则,用足用活旧宅腾退人均1万元奖补资金,解决搬迁群众搬家装修相关人工物流费用。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装修的指导和管控,装修成本严格控制在300元/平方米以内。鼓励县(区)政府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进行装修,坚决守住建房和搬家不举债底线。

三是细化交房标准。对特困群众,实现“拎包入住”;对一般贫困群众,满足室内“地平、墙白、水通、灯明”,小区内水通、电通、路通、电信通等基本条件,守住“能脱贫、保基本”的目标标准;对有条件、有外援、有较强装修意愿的搬迁群众,引导群众理性、务实装修,防止装修负债。同时对已实际入住开展“回头看”,核查实际定居和生产情况,解决“一搬了之、一交了之”的问题;对已拿钥匙未入住的,明确入住时间、搬家费用、促住措施等。

四是做好典型示范。采用“先住带后住、现身说法”等办法,组织将要搬家的群众,实地观摩搬迁安置社区的住房质量、外部环境、配套设施,直观感受已入住搬迁家庭的新生活、新风貌,大力激发群众实际入住意愿。

解决挪穷窝到断穷根的“最后一公里”

陕西紧盯断穷根关键环节,充分发挥自然资源部门既管移民搬迁又管土地增减挂钩的体制优势,大力推进旧宅腾退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

一是开展摸底量化,分步分类实施。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同步避灾生态搬迁,统筹其他“已搬迁、已建新、已腾拆”的各类对象和农村未利用建设用地资源,开展摸底调查,做到底子清楚、目标明确。区分类型与项目,区分不同类型的搬迁对象,建立到户到面积、到拆旧复垦时限的工作台账,同步做好旧宅基地面积测绘工作。按照腾退、收回、拆旧、利用的步骤,分步分类开展工作。

二是实行“双挂钩”,落实“两优先”。认真落实《陕西省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项目优先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跨区域交易,增值收益在优先保障偿还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和扶持搬迁群众后续发展的基础上,可用于支持脱贫攻坚”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明确实行易地扶贫搬迁拆旧腾退与增减挂钩指标交易“双挂钩”,落实交易收益优先解决拆旧复垦成本和筹集易地扶贫搬迁的还款保障金,优先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扶持的“两优先”,用好政策撬动作用,确保实现一举多赢。

三是分层规范交易,释放政策红利。积极组织11个深度贫困县推进跨省交易,切实用足用好国家政策。进一步强化省域内交易政策导向,一方面,加强对全省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统一管理,按照公开、公平、有偿的原则,引导节余指标合理流转;另一方面,实行增量与存量用地统筹联动,适当减少节余指标流入地区新增建设用地安排,要求全省特别是新城(新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营性用地尽量使用增减挂钩指标,以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省域内的有效流转。

解决实际住到能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一手抓推进项目建设速质并举,一手抓落实群众产业就业发展,做实做细多途径、多元化的综合保障脱贫模式。在全省面上,坚持“先业后搬、以业促搬、以岗定搬、订单搬迁,人、地、房、业精准对接”的工作理念,以安置社区为核心,充分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变化,打造一批社区工厂式、依托园区式、依托景区式、劳务派遣式、公益岗位式、三产服务式的搬迁群众稳定脱贫模式,力促有能力的搬迁群众每户至少参与一项脱贫产业、有一人稳定就业、有一人掌握一至两项脱贫发展技能。在具体点上,积极推行以岗位菜单、就业状态清单、劳动力资源账单和搬迁对象脱贫明白卡为主要内容的“三单一卡”制,努力搭建适合搬迁群众的产业体系、就业支撑和创业平台,做到人岗精准对接。提请省脱贫攻坚指挥部出台《关于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定脱贫实施意见》,明确县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细化方案、统筹力量、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市级党委、政府对后续脱贫难等问题,要有思路、有措施、有办法,积极稳妥予以解决。细化落实发改、扶贫、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分工责任,放大政策叠加效应,确保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等脱贫攻坚措施精准惠及搬迁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