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15日分别表决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这两个报告。值得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加大对涉及金融、脱贫攻坚、环境资源等案件的审判力度,服务三大攻坚战。《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也提出,2019年,更精准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对风险防范、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领域犯罪打击力度。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严惩污染环境犯罪,审结相关案件2204件。制定服务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意见,审结环境资源案件25.1万件。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规则,探索适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环境修复司法举措。湖北、重庆、青海等地法院建立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机制,促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依法开拓公益诉讼,履行公益保护崇高使命。探索中国特色公益诉讼检察之路,开局效果良好。全年共立案办理民事公益诉讼4393件、行政公益诉讼108767件。其中,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59312件、数量位列各类公益诉讼之首。通过办案,督促治理被污染损毁的耕地、湿地、林地、草原211万亩,督促清理固体废物、生活垃圾2000万吨;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30亿元,违法者必须为恢复受损公益“买单”。行政公益诉讼涉及政府履职,本质是助力政府依法行政,共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得到各方面有力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同时指出,人民法院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一些法官的政治素质、司法理念、司法能力与新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二是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各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存在“温差”,综合配套改革措施有待加快落实,智慧法院建设水平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四是基层基础建设存在短板,上级法院对下监督指导作用发挥不够。五是法院内部监督、队伍管理还有薄弱环节,存在“灯下黑”问题,司法作风不正、违纪违法情况仍有发生,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六是一些法院办案压力巨大,有的法官常年超负荷工作,有的法院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履职保障有待加强。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同时指出,检察工作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增强,简单办案、机械司法依然存在。二是各项检察工作发展不平衡,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在基层尤为薄弱。三是司法办案质量、效率有待提升,一些抗诉、检察建议质量不高,不少监督意见发出后没有跟进落实,司法不规范问题时有发生。四是队伍政治业务素质仍需加强,民商事和金融、网络、生态环境等专业人才短缺的状况尚待改进;不少市、县级检察院人才进不来、留不住。五是检察人员违纪违法问题存量不少,增量仍在发生,需要高度重视。六是基层基础工作仍需加强,有的改革举措没有落地,有的在执行中走样;检察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
关于2019年的工作安排,《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一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准确把握新时代新要求,紧密联系法院工作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二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三是坚持司法为民,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五是加快推进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锻造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法院队伍。
关于2019年工作安排,《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指出:第一,把握“稳进”这个大局,依法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立足检察职能积极作为、精准服务。第二,把握“落实”这个重心,推进重大部署落地生根。凡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都要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坚决贯彻,一丝不苟、一抓到底。第三,把握“提升”这个目标,新时代检察工作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加强检察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吴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