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18时,安康市岚皋县四季镇遭遇短时强降雨天气,木竹村局部小时降雨量达到119毫米,造成局地滑坡和部分交通、电力中断。
此次灾害发生前不久,自然资源部门刚完成岚皋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将滑坡发生地划定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并对四季镇干部和村民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讲培训和应急避险演练,木竹村干部群众防灾识灾避灾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此次强降雨来临时,四季镇干部根据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及时预警到户,提前组织群众果断转移撤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在全省,我省自然资源部门今年成功预报地质灾害5起,避免了67人伤亡和660万元的经济损失。
“地质灾害来临时,尽可能保证群众的生命安全,是自然资源部门‘我为群众办实事’最现实的体现。”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雁林说,“通过对本次和近年来的成功预报分析总结得出,成功预报并避免人员伤亡是因为实现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链条的闭环管理,即‘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出预警、果断撤离’。”
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项目,是省自然资源厅确定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项目之一。5月15日前,8个市37个县区部署的1685个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建设项目已安装完成并运行,使全省2423处专业监测点、11267台专业监测设备发挥监测预警作用,初步实现“人防+技防”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我省自然资源部门还组织应急演练1664场,参演9.76万人次,宣传培训47.15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防灾能力;会同气象等部门向省级有关单位和相关市县等发送预警提示短信息101558条,有效指导当地政府和地灾防治人员提前做好相关防范和避险工作。
作为我省自然资源部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变废为宝”的生态修复工作也在全省积极开展。
6月30日,渭南市合阳县黄河西岸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完工。这是2020年我省确定的首批沿黄地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治理面积224.13公顷,项目区包括11处废弃采砂(石)场,治理前存在山体崩塌、滑坡、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一系列地质生态环境问题。
项目实施过程中,合阳县自然资源局采用“生态修复+现代农业+文旅”模式,进行系统综合治理,恢复治理旱地17.11公顷、草地204.83公顷、湿地2.19公顷。同时依据项目修复后的土地资源,通过产业植入方式,立足实际,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将静态的废弃矿山变成动态经济体,惠及周边群众。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省自然资源厅按照学史力行要求,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深化政务服务、平安陕西建设四个方面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达到每件实事有台账、有措施、有目标、有期限、有督导、有结果的“六有”要求。
省自然资源厅聚焦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提高用地审批效能、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地质灾害治理等工作结合起来;赴基层开展调研9次,深入县区30余次,察民情访民意;对重大项目用地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积极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千方百计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助力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提出土地管理10项措施,建立为民便民惠民长效机制。
截至目前,除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项目、合阳县黄河西岸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省自然资源厅还完成了兴平市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建立健全全省征地补偿标准查询系统、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规范化项目、安里勘查区采矿权委托挂牌项目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具体事项。(记者 李欣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