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全国政协委员王建明建言发挥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3-12

第二次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建明已经没有去年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时的新鲜感、神秘感,而是更感责任重大。“作为百万地质大军的代表,基层地矿系统唯一的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地质工作如何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建言献策是我不可推脱的责任。”王建明说。

谈及今年提案的重点,王建明毫不犹豫地说出“生态”二字。“保护生态是开展地质工作时极其重要的一环。”王建明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保护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因此,王建明在准备提案的时候,不是从四川省地矿局的角度,而是从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中去思考地质工作怎样发挥作用来寻找命题的。今年,他将从如何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如何加强地质科普工作推动生态文明进步,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地质队伍作用,全方位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建言献策。

王建明强调,开展全面的自然资源调查、摸清各地的自然生态家底是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重要前提,运用地球系统科学、尊重自然规律、因地施策是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必然要求。生态维护,要立足我们对地球的认知认识。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科普,这就要求要进一步加强以探索地球奥秘、调查自然资源、建设生态文明为重要使命的地质工作,以及为此提供专业技术支撑的地质队伍建设,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

践行“绿色地质”首要的是摸清自然资源家底

王建明表示,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积极发挥地质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先行性和基础性作用,切实依靠地质科技力量,在全国开展了京津冀水源涵养区、西北祁连山、川滇生态屏障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积累了一定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经验,取得了明显的生态保护修复效果。

“摸清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家底是地质工作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第一步’。”王建明建议,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为契机,全面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调查和评价,分析摸清资源情况,尤其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生态敏感区、主要生态廊道等重点区域情况,为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规范、一致、权威的基础数据支撑。

同时,他建议加快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总体规划,实现多规合一,以解决各种规划“打架”等问题。建议扩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范围,统筹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加强专业队伍技术支撑,进一步增加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区和生态问题严重区等区域重大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的数量和范围,加快形成一批治理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方法,分步、逐级推广应用到各省、市、县级行政区,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修复工程新格局。

此外,王建明还建议完善国土空间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新时代国土空间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其在自然资源产权保护、用途管制、调查评价、监测监管、治理修复的全链条职责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建设“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草绿”的美丽中国。

借地质科普推动生态文明进步

地质科学是一门以地球奥秘和自然资源为研究探索对象的科学。加强地质科普对普遍提高全民地质科学素质,更新对地球和自然的科学认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自觉支持和更好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先行性意义。

地质科普如何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只有加强对地球的认识和认知,增强我们对地球的保护意识,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王建明从不断加强地质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地勘队伍的地质科普和科研作用,持续推动地质科技创新,切实提升校园地质科普教育水平,构建地质科普资金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他建议将地质元素融入全域旅游,把地质元素的旅游价值和科普功能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地质博物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点等地质科普教育基地的有序建设和完善提升,讲好地球的故事、地质的故事、自然的故事;建议国家在项目和资金上大力支持各级地勘队伍加强地质科研,重点强化应用型地质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发挥地勘队伍在开展地质科普案例鲜活、知识实用、覆盖面广等方面的先天优势,完善公益性地勘单位的地质科普职责,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形成互补,有效强化地质科普工作队伍。(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同时,他还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地质科技创新投入,每年向公益性地质单位、科研机构下达地质科研任务,推动生态保护修复、水土污染调查治理、新能源勘探开发等领域技术攻关,支持地质科技领域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建设,通过地质科技创新不断为地质科普注入新的内涵;建议推动对中小学生的地质科普教育普遍化、常态化,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从小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养成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此外,他建议国家设立地质科普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以项目、专项等形式下达给承担地质科普任务的单位;同时,大力引导企业、机构等积极支持和参与地质科普活动,共同推进地质科普工作。

新形势下的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亟需一支专业技术队伍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撑

王建明说,从中央到省(区)、市、县都重新组建了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修复等职责。同时,在国家层面建立一定的技术力量,但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对专业技术要求高,我国国土面积大、自然资源多、地域差异显著,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复杂多样,生态任务繁重,因此仅有国家层面的专业技术队伍远不能满足全国自然资源管理对专业技术力量的需求。各省(区)同样亟需一支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专业技术队伍,以支撑区域内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履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地质灾害防治等职能职责。

王建明强调说,目前各省(区)都存在一定数量成建制的地质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具有数十年区域地质实践的深厚积累,熟悉本区域地质和自然资源情况的先天优势,是其他社会力量或机构难以比拟的现成的专业队伍,为各省(区)打造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专业技术队伍客观上已奠定了现实基础,发挥好这支队伍作用,不仅可以解决各地自然资源部门在履行职责中专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又可以让这支队伍在履行新使命新职责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王建明建议,一是在各省(区)现有地质队伍的基础上,赋予这支队伍新的公益性职能和任务,将其明确为服务本地自然资源管理的专业技术力量。二是在国家层面的统一指导、统筹协调下,着力促进地质队伍的功能优化和作用发挥,让其承担好区域地质调查、能源资源保障、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地下空间调查等使命任务,加快实现从矿产资源保障为主向矿产资源保障和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及生态文明建设并重转变。

同时,地质专业队伍要在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对自然资产管理能力的需要中倒逼自己提升能力,锻造队伍,充分发挥地质工作的先行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围绕自然资源部关于对自然资产的管理、国土空间的全覆盖规划、生态修复保护等来思考和谋划地质工作及队伍发展方向,大力拓展“地质+”战略,努力成为一支政府和人民信赖的、结构合理、素质过硬、装备精良的专业化队伍。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罗会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