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围绕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实际入住、旧宅腾退、群众融入、稳定脱贫四项重点工作,按照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质量导向在前期部分市县试点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三问三解三促”(问需、问计、问效,解民忧、解民疑、解民困,促人岗对接、促服务跟进、促实际入住)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问题为导向,扎实开展“三问”。针对当前易地扶贫搬迁以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正在转入实际入住以及搬后的稳得住、能脱贫的实际情况。以县为主体,重点围绕“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以镇村干部为主,自然、扶贫、人社等行业部门配合,压茬推进“三问”遍访活动,通过进村入户、基层调研、个别谈话、集中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掌握搬迁群众实际需求、意见建议及满意程度。一是精准问需。主要是掌握搬迁群众对安置社区地安置住房、配套基础设施、脱贫措施保障、公共服务跟进还有那些要求。二是广泛问计。主要是听取基层干部及搬迁群众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汲取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矛盾好的办法。三是持续问效。主要是了解搬迁群众对搬迁政策的知晓率和工作效果的满意度,同时做好政策宣传引导,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合力。渭南市专门对“三问”环节进行专题部署,围绕“访什么”“怎么访”“访出问题怎么办”三项重点,扎实开展“三问遍访”活动。澄城县拟定了4类16项98个问题的遍访提纲供参考,力争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问细问全,以便问题归纳汇总,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推进措施。
二、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三解”。找准问题后,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分级分类解决,根据“三问”收集、整理、归纳的问题、建议和意见,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一是顺应民情“解民忧”。坚持群众事情无小事的办事原则,围绕安置社区热点、难点问题和搬迁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按照“群众有什么担忧,就消除什么担忧”的要求,使搬迁群众真切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落得实的利益,帮助贫困群众适应新社区、新生活。二是关注民生“解民困”。针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办好群众期盼的实事好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围绕产业就业帮扶措施的落实和公共服务、后续脱贫等方面的配套提升和完善,积极提供项目、资金、咨询、培训服务,帮助搬迁群众在安置地立足。三是贴近民心“解民疑”。加强政策宣传和情绪疏导,为搬迁群众解答疑惑,避免搬迁群众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理解出现偏差。严格执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了解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评价和期盼,通过公开公正的方式消除搬迁群众对政策执行的疑虑,进一步落实搬迁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让群众搬的明白、搬的清楚、搬的放心。白河县针对收集归纳整理的问题,出台了“1+8”的政策保障体系,从政策层面和制度设计上解决群众的疑惑,满足群众需求,保障群众权益,构架了搬迁后的政策制度体系支撑。
三、以质量为导向,确保实现“三促”。一是促人岗精准对接。充分发挥我省集中安置比例高、经济要素聚集功能强、创业就业机会多、人口承载容量大的优势,以安置社区和后续脱贫“双示范”体系建设为抓手,培育打造“社区+”后续脱贫模式,积极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在安置点兴办一批优势鲜明、特色突出的产业园区,构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就业增收模式。健全完善“三单一卡”人岗对接机制,精心搭建适合搬迁群众的产业体系、就业支撑和创业平台,确保每户至少参与一项脱贫产业,有一人稳定就业。二是促服务精准对应。健全完善安置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合理配套建设教育,医疗及公共卫生、体育、文化、养老、公交站点,及时成立党支部、社区委员会、物业公司。探索采取资金直补、项目包装、低息贷款等方式,鼓励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参与提供物美价廉社会服务,满足搬迁群众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的差异化需要,形成多元多样化社区服务大格局。三是促权益精准保障。切实推动搬迁群众在迁入地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等社会保障政策。明确并充分保障搬迁群众在迁出地的宅基地、承包地、承包林等权属权益的同时,加快探索推进“三权分置”,加快农地、林地流转,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完善安置社区大小配套基础设施,搭建低保、医保、养老等一站式服务平台或窗口,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府公共服务,实现办理相关业务“最多跑一次”的目标。